佛学大辞典
接口调用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佛学大辞典

佛学大辞典

关键字:


共不共

摘自:佛学大词典

(一)为‘共’与‘不共’之并称。共,即共通之意;不共,则指特殊而不共通之意。关于‘共’与‘不共’之分别,有下列数种:
 (一)就教法而言,共通于诸乘而说之教法,称为共教;反之,不共通于诸乘之教法,则称不共教。例如华严宗认为般若经系共通于三乘之教法,故称为共教;而华严经则仅为菩萨而说之教法,故称为不共教。
 (二)就所依而言,为二识以上共通之所依者,称共依;若仅为一识之所依者,称为不共依。例如阿赖耶识为诸识之根本依,故称为共依;而眼根仅为眼识所依,故称不共依。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 (三)就功德而言,于佛所具有之无量功德中,共通于其他圣者与凡夫之功德法,称为共法,又称共功德;而仅为佛所特有之功德,则称不共法,又称不共佛法。
 此外,一般共通之法则,亦称共法;反之,独特而不与他者共通之法则,则称不共法。又引生自己果报之业,称为不共业;而引生众人共同受用环境之业,称为共业。例如山河、大地等环境,即由共业所成,为众人所共用,是为共相;而个人之自身,则由不共业而成,是为不共相。在共相之中,如山河、大地等,为大家所共用者,称为共中共;而如自己之家园,不与人共用者,称为共中不共。又于不共相之中,自身虽由不共业而成,但众人亦可受用(如五根所缘之境,他人亦能缘而受之),称为不共中共;而个人之精神、人格等,则不为众人所共用,称为不共中不共。(参阅‘共相’2195)
 (二)因明用语。(一)因明称立论者为‘自’,敌者(问难者)为‘他’,立、敌合称为共。(二)指共不定过,为因明三十三过中,因(理由)十四过之第五,六不定过之一。因不尽为宗同品(命题、宾语之同品类),且共通于宗异品(异于命题、宾语之品类),因而无法确定‘宗’之过失。亦即‘因’缺乏‘异品遍无性’之条件。(参阅‘共不定过’2193、‘因明’2276)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联系我们
接口调用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4-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闽ICP备2020022420号-1 闽B2-20210351
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