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大辞典
尼干子外道
摘自:佛学大词典
尼干子,梵名Nirgrantha -putra ,全名 Nirgrantha-jn~a^taputra ,巴利名Nigan!t!ha-putta 。印度古代六师外道之一,外道四执之一,外道十六宗之一,二十种外道之一。又作尼乾陀子外道、尼犍子外道、尼犍陀弗咀罗外道、尼干弗陀怛罗外道、尼犍陀子外道,或称尼犍子论师。此外道因以修苦行,离世间之衣食束缚,而期远离烦恼之结与三界之系缚,故有离系、不系、无继、无结等译名。又此外道不以露形为耻,故世人贬称为无惭外道、裸形外道。开祖为勒沙婆(梵R!s!abha ),至尼乾陀若提子(巴Nigan!t!ha-na^taputta )为中兴之祖。后世则称之为耆那教(梵Jaina )。其出家修习苦行、实行教理者,通称为尼犍陀。
于尼乾陀若提子入寂后不久,尼干子外道分成空衣(梵Digambara )、白衣(梵S/veta^mbara )二派。空衣派主倡不着衣而裸体生活,一般称为裸形外道、露形外道。白衣派则流行于北印度之僧诃补罗国一带,为避寒气而着白衣,此或即其分裂为二派之原因。大唐西域记卷三(大五一·八五五下):‘本师所说之法,多窃佛经之义,随类设法,拟则轨仪;大者谓苾刍,小者称沙弥,威仪律行,颇同僧法,唯留少发,加之露形,或有所服,白色为异,据斯流别,稍用区分。其天师像窃类如来,衣服为差,相好无异。’另据玄应音义卷十载,此外道拔发露形、无所贮蓄、以手乞食、随得即食。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由于与佛教有不少类似点,故近代西欧学者曾有一段时期认为耆那教系由佛教转化而来,然深入研究二教之后,始知二者之最初,即大异其趣。盖耆那教否定吠陀教权,禁止祭仪,诫杀生等,此与佛教类似;而劝苦行,区别四姓,则不异于婆罗门教而与佛教迥异。总之,耆那教可视为调和佛教与婆罗门教二者思想之代表,就现今印度所存留之古代建筑遗迹而言,可谓明显具有倾向于印度教、耆那教与佛教三教并立之色彩。[杂阿含经卷五、卷二十一、中阿含卷四尼干经、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一至卷十、注维摩经卷三、百论疏卷上之中、俱舍光记卷十五、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](参阅‘尼乾陀若提子’1890)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