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大辞典
维威卡难达
摘自:佛学大词典
(1862~1902)梵名Sva^mi^ Viveka^nanda 。意译辨喜。本名挪伦特拉那特达德(Narendrana^th Dutt)。近代印度宗教改革者、哲学家。以法号行世。生于加尔各答,属刹帝利种姓。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西洋文化研究所。一八八一年,遇印度宗教改革者罗摩克利须那(Ra^makr!s!n!a Paramaham!sa, 1834~1886),始肯定其宗教信仰,其后,且为罗摩克利须那之继承者。氏胸怀博大,以为一切宗教皆具真、善之至理,且强调诸宗教须合作协力。其中心思想谓宗教非思辨与认知之对象,乃为超理知、超道德之神,此即世界诸现象之具体化,又认为人类灵魂本即清净无邪,故强烈否定罪业观念。曾非难印度教改革者之趋向欧美化,故一再鼓舞印度民族精神。
一八九三年于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中,主张以博爱主义与普遍主义为根据之新印度教(Hinduism)。次年于美国发表数十次宗教及学术讲演,颇见重于美国知识界,受聘为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。一八九五年,成立吠檀多协会于纽约,宣扬吠檀多哲学所说不二一元论(advaita)之理想。一八九七年返国从事印度教之改革,并成立罗摩克利须那传道会(The Ramakrishna Mission),一八九九年于喜马拉雅山麓,创立旨在研究与宣扬印度古典哲学与宗教之吠檀多不二论书院,对印度教之吠檀多进行改革,被称为‘新吠檀多派’之首倡者。认为世界上最高之本质为梵,现实之物质社会仅是到达梵之阶梯,然此二者亦不能断然分离,时间、空间与因果皆有其客观之实在性。其社会思想要求建立民族工业,改善群众生活,提高妇女权利,发扬民族文化,打破宗教对立与种姓藩篱,使印度各种力量于印度精神之基础上统一起来,又本其‘诸宗教和合’之理想,超越宗派、信条、社会阶级之区别,而奔走于难民救济、社会福利。逝世后,其教团仍兴盛不衰,于世界各地设医院、教会、学校、孤儿院、保育院,灾害救济等活动亦积极参与。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主要著作有东方与西方、现代印度、吠檀多哲学、理性和宗教、智瑜伽(Jnana-Yoga)、王瑜伽(Raja-Yoga)、业瑜伽(Karma-Yoga)等。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