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大辞典
真如
摘自: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(唯识名词白话新解) - 于凌波居士著
指遍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;为一切万有的根源,是本然的真实之意。此为遍布于宇宙间真实的本体,也即是事物的真实相状、或真实性质。《大般若经》第三六Ο卷中,列出了十二名称,如法性、法界、不虚妄性、不变异性、平等性、离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实际、虚空界、不思议界等,都是真如的异名。他如涅槃、无为、空性、胜义、一如、如如等,也是真如的异名。真如成了大乘佛教的标志,为万有的本体,并以此立为‘一实相印’,与小乘佛教‘三法印’相对称。虽然如此,但各宗各家对真如的含意,在解释上各不相同。丁福保《佛学大辞典》解释真如曰:‘真者真实之义,如者如常之义,诸法之体性,离虚妄而真实,故曰真;常住而不变不改,故曰如。’《法集经》谓:‘善男子,言真如,真如者,名为空,彼空不生不灭。’《成唯识论》卷二曰:‘真谓真实,显非虚妄;如谓如常,表无变易。谓其真实于一切法,常如其性,故曰真如。’《妙法莲华经、第一方便品》曰:‘诸法实相,所谓诸法如是相,如是性,如是体,如是力,如是作,如是因,如是缘,如是果,如是报,如是本末究竟等。’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八曰:‘不坏曰真,无异曰如,前则非四相所迁,后则体无差别,此曰始教。又、不变曰真,顺缘曰如,由前义故,与有为法非一;由后义故,与有为法非异。二义同为一法,名曰真如。’是以,空宗以诸法空相为真如,有宗以圆成实性为真如;而天台宗依据性具说,主张真如本身本来具足染净善恶诸法。华严宗依据性起说,主张‘本体即现象’,即真如本为万法,万法本为真如。后二者,都是受了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影响。本来,印度佛教所称的真如,基本上是客体性的、静态的理体,永恒不变的真理。如《般若心经》经文:‘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’。但在中国,自《大乘起信论》出世后,标示一心开二门:‘所谓不生不灭,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。’又谓:‘真如净法,实无于染,但以无明而熏习故,则有染相。……’这样,真如就不仅是客体性的、静态的理体,亦是主体性的,动态的事用。成为‘不生不灭,离言说相离名字相,而能生万法之体’,真如能够生起万法,这就和外道的自性、神梵没有什么差别了。
如果我们自佛陀的基本理论‘缘起’,来探讨真如的涵义,则所谓缘起、是一切法待缘而起,彼此关涉对待而起。《杂阿含·二九八经》谓:‘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’这是说,任何一法的生起存在,必有其互相关涉对待的因素与条件。既是互相关涉对待而生起,其本身无实体,无独立的自性,可想而知。无实体、自性即是空——空性,这是诸法的本质,是本来如此的,不增不减的、不生不灭的绝待理体,这就是真如。例如诸行无常,此无常诸行自性本空之理即是真如。诸法无我,此我法自性本空之理亦是真如,推之万法皆是此意。因此,真如者,乃万法本然之理,与万法不一不异,而为万法之实性也。所谓此理与万法不一不异者,以此自性本空之理即寓于万法生灭之中,离生灭法则无此真如,故曰不异;然生灭法是无常,而此无常之理为常,故曰不一。诸法自性本空之理,即诸法之实理;其空性空相,亦即诸法之实性实相,故而真如为诸法之实性无颠倒性。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如果我们自佛陀的基本理论‘缘起’,来探讨真如的涵义,则所谓缘起、是一切法待缘而起,彼此关涉对待而起。《杂阿含·二九八经》谓:‘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’这是说,任何一法的生起存在,必有其互相关涉对待的因素与条件。既是互相关涉对待而生起,其本身无实体,无独立的自性,可想而知。无实体、自性即是空——空性,这是诸法的本质,是本来如此的,不增不减的、不生不灭的绝待理体,这就是真如。例如诸行无常,此无常诸行自性本空之理即是真如。诸法无我,此我法自性本空之理亦是真如,推之万法皆是此意。因此,真如者,乃万法本然之理,与万法不一不异,而为万法之实性也。所谓此理与万法不一不异者,以此自性本空之理即寓于万法生灭之中,离生灭法则无此真如,故曰不异;然生灭法是无常,而此无常之理为常,故曰不一。诸法自性本空之理,即诸法之实理;其空性空相,亦即诸法之实性实相,故而真如为诸法之实性无颠倒性。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