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大辞典
接口调用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佛学大辞典

佛学大辞典

关键字:


种子六义

摘自:佛学大词典

唯识宗谓诸法之种子各有本有、始起二类,而种子须具备之六项条件,称为种子六义。据成唯识论卷二、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二等载,即:(一)刹那灭义,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诸识种子,一念才生,生则随灭,念念不停,刹那变异。 (二)果俱有义,果即识与根,谓识与根同时俱起,以成力用。如眼根照色境时,眼识随即同缘,于诸实境分明显了。耳鼻舌身意亦同。(三)恒随转义,谓眼耳等诸识起时,种子随转。如眼根照境时,眼识种子随即相续,无有间隔。(四)性决定义,谓诸识各各所缘善、恶、无记等三性,无有间杂。如眼识缘恶境,则成恶法,不能成善法;缘善境,则成善法,不能成恶法;若缘无记,则不能成善恶二法。(五)待众缘义,谓诸识之种子非缘一因而生,必假众缘而后成就。如眼识之种子须得空(无壅塞、不障碍)、明(亮光)、根、境等众缘,方得显发。(六)引自果义,谓诸识各引自体果用,非是色、心交互而成。如眼根照境时,眼识即缘所对之实境,而不混于声、香等别体。
 瑜伽师地论卷五谓‘因’有七相,即无常法为因、与他性为因及与后自性为因、已生未灭为因、得余缘为因、成变异为因、与功能相应为因、相称相顺为因。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,以此七相相当于上记之种子六义。玆将二者对应之关系,列表如下。 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[摄大乘论本卷上、摄大乘论无性释卷二、摄大乘论世亲释卷二、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本、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三、成唯识论演秘卷三本]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联系我们
接口调用 | 联系我们
CopyRight © 2004-2024 便民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
闽ICP备2020022420号-1 闽B2-20210351
闽公网安备 35011102350673号